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聚焦教育: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童书可成教育新载体

2025-08-11 21:01  阅读量:7979   来源:凤凰财经周刊   会员投稿

8月8号,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盛大开幕,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话题与实践应用。其中,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与探讨成为大会的一大焦点。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著名学者和作家周国平以“哲学启蒙与心理健康”为主题发表演讲,其对中国父母教育焦虑的深刻剖析,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思考。

image.png

周国平指出:“中国父母的焦虑是中国孩子最沉重的负担。”这一观点直击当下教育痛点。在现实中,因父母过度焦虑导致孩子不堪重负,甚至引发悲剧的案例屡见不鲜。父母的焦虑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分数、升学率等指标被过度强调,父母们担心孩子在学业竞争中掉队,便不断给孩子施压,从各种课外辅导班到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孩子的童年被大量学业占据。二是父母试图规划孩子的一生。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想为孩子铺就一条平坦的未来之路,从选择学校到规划职业,都试图全方位掌控。然而,他们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天赋和发展轨迹。

image.png

中国父母普遍存在一个大误区,即太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衡量孩子未来的唯一标准。孩子的未来有一半掌握在上天手中,遭遇何种机遇与挑战充满未知,而另一半则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父母真正应该关注和培养的,是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和遭受苦难时的应对能力。一个具备追求幸福能力的孩子,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积极乐观地面对日常;而拥有遭受苦难能力的孩子,在面对挫折与困境时,不会轻易被打倒,能够坚韧地挺过去。拥有这两种能力,孩子无论未来面对什么,都不会过得太差。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父母的过度焦虑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则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思考如何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家长和孩子时,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童书领域。作为原创童书公司,我们深知童书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富有感染力的画面,童书可以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象化,以孩子和家长都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诸如关注身心健康、培养正确价值观等重要信息。例如,可以创作一系列关于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如何坚强应对,在生活中如何发现幸福点滴的童书。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家长提供教育孩子的有益参考,成为家庭教育的得力助手。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教育时代,童书有望成为改善教育现状、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新载体,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