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让青春在青藏高原上闪闪发光

2022-05-11 16:32  阅读量:7925   来源:凤凰财经周刊   会员投稿

他1991年出生,曾经是一名军人,2009年退伍后来到了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力线路工,他本着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奋斗在生产一线,他是郑恒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供电段西宁高铁车间一名电力工。

从初出茅庐的迷茫到独当一面的坚定,他始终坚持“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他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工作至今他立足岗位,精心钻研技术业务以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了“青藏集团公司党员技术标兵”、“青藏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尼红奖章”等荣誉称号。

2009年11月,从部队退伍的郑恒骅到西宁供电段成为一名电力线路工,在哈尔盖供电车间哈尔盖电力工区。哈尔盖电力工区位于青海湖北岸,远离市集,人烟稀少,工区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刚一入段就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哈尔盖,加之对业务的不熟悉,让好胜的郑恒骅十分沮丧。工长杨志发现他意志消沉,便让他以辅助人员的身份参加段上的技能竞赛开阔眼界。同龄人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而自己却只是一个辅助人员,那次比赛,给郑恒骅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他再次燃起熊熊斗志。于是,郑恒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不仅向书本学更从现场学,白天在线路上,不放过对任何一个供电方式的研究,跟着工长登高爬杆、测量数据、测试线缆;夜晚他就翻阅书籍,在笔记本上记录重要项点,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第二天就上线路上测试确认,厚厚的‘电力设备检修标准’都被他翻烂了。一个人,一身装备,一天攀爬几十遍,短短的两个月,郑恒骅已攀登过数千根电杆,这份旁人无法忍受的千锤百炼,郑恒骅却甘之若饴。凭借不服输的劲,郑恒骅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

2014年兰新客专开通,郑恒骅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高铁电力工。高原气候昼夜温差达20多度,植被稀少,基本都是裸露的石头山,道路崎岖不平。郑恒骅介绍到,日常检修工作按区间划分,一个区间至少有100多颗电杆,检修一颗需要20多分钟,一路检修下来他们每个人平均一天至少要走十到二十公里的路,工作时间便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八点,吃饭时常成为“身外事”。“我们一般检修故障要背4、5个瓷瓶出去,一个瓷瓶两三斤,有时还要几个人一起扛一根横担,横担重量也在三四十斤左右。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在2017年夏天,在西宁到大通西这个区间要放重量在四吨左右、长度八百米的电缆,这根电缆有成年人的胳膊一般粗,特别沉,我们小伙子一个人抬都抬不起来,而且区间的路全是山路,崎岖不平,不好走,所以只能是一个人站在原地扶住电缆盘,一个人往前拉一节,原路回去,再拉一节,就这样重复动作放了一天,”回想当时的情景,郑恒骅依旧历历在目。

?来到西宁高铁电力工区,虽然离家进了,但是回家的次数更少了,郑恒骅在电力故障抢修中总是冲锋在前,检修中尽职尽责,在每一次抢险中他都任劳任怨,即便在休息期间,深夜遇到故障只要人手不够,他便驾驶私家车到达现场,跟同事们一起处理故障,为此,他不得不找各种理由搪塞妻子对越来越高的油费的质疑。从2009年入路至今郑恒骅参加各类抢修、故障处理500余次,累计检修作业10000余次,检修电力线路2000余条公里,每个山头、每个杆底,都留下了抹不去的脚印。

如今,郑恒骅仍旧坚守在兰新客专上,他仍然不断攀登自己的人生事业高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