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剑指世界级机场群,临空经济为大湾区发展插上“翅膀”

2022-01-14 06:33  阅读量:6254   来源:新浪   

剑指世界级机场群,临空经济为大湾区发展插上翅膀

剑指世界级机场群,临空经济为大湾区发展插上“翅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何柳颖,实习生齐盈泽,区翼旗 广州报道 日前,《广州市临空经济条例》正式生效,这是国内出台的第一部促进临空经济发展市级层面的地方性法规。

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临空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国内逐渐兴起,成为带动周边区域和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且拥有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为发展临空经济筑牢了坚实基础最近几天,伴伴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大湾区的临空经济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

北航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认为,将大湾区的机场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那将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岸,是国内国际循环的一个接驳口,不仅在进出口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还能辐射至国内外。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罗亮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的航空运输业发展开放程度高,是我国临空经济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大湾区的五个机场现已形成不同的特点他认为,临空经济对地区的带动作用实际上是临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融合,目前伴伴随着大湾区经济的持续向上,大湾区临空经济的发展会更有后劲

大湾区多机场可协同发力

临空经济是指以运输机场为核心,依托其辐射作用,吸引生产要素不断向机场及其周边区域集聚,于机场周围逐渐形成以临空指向型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及多种衍生和关联产业共同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早在1992年,国内临空经济发展便初现端倪,四川成都计划建立的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就是中国临空经济区的雏形此后,我国临空经济遍地开花

根据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指数2021》,截至2020年底,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区,41个地方级临空经济区同时,已经明确规划和开始建设的临空经济区有89个,还有一些城市正在积极规划临空经济区

这意味着,2020年底,我国民航机场中60%左右都配置了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发展势头之强劲可见一斑。

在中国临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北京,上海,成都,郑州等地占据着先发优势在此背景下,大湾区城市应如何竞逐临空经济蓝海

罗亮生指出,大湾区临空经济的比较优势主要有三:一是依托改革开放而积累的经济基础,二是前沿的大湾区高端制造业,这本身就是临空经济的一部分,三是香港,澳门在旅游,会展经济等方面在全世界的领先作用,同时香港还是世界物流中心与金融中心。。

高远洋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的优势体现在拥有多个机场,协同发力,多点辐射,相较于北京,郑州,成都等地只有一个或两个机场,大湾区在机场数量和规模上占据优势。加强航空电子核心技术,无人机关键技术,航空材料技术,精密制造及装备技术的研发攻关,促进高端航空技术民用化和产业化。

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共建成13座机场,其中,香港机场,澳门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和珠海金湾机场被称为大湾区五大机场。

最近几年来,大湾区加快提升五大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香港国际机场正积极推进三跑道系统建设,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动工建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全面推进新一轮扩建工程,珠海机场改扩建项目推进建设,同时大力优化机场国际航线布局作为临空经济区的核心,机场将成为推动大湾区临空经济发展,加速高端临空产业集聚的动力引擎

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广州空港经济区于2016年获批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2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4.5万吨,飞机起降36.2万架次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仍达4376.8万人次,问鼎全球最繁忙机场

与此同时,广州空港经济区已进驻近2万家企业,形成航空运输,飞机维修制造,跨境电商,航空总部商务,飞机租赁,通用航空围绕机场产业的六大临空产业为支撑的航空关联产业集聚区,成为广州重要的产业发展平台。搭建“粤易通”大宗贸易平台,促进数字经济引领发展,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设智慧机场,智慧口岸等,为广州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圳宝安机场同样成绩不俗,2021年,深圳机场的空港三大指标在全国各大机场中名列前茅:旅客吞吐量3635.8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货邮吞吐量156.8万吨,全国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2%,航班起降31.8万架次,全国排名第三,恢复至2019年的85.9%同时,深圳大力开发建设空港新城,做大做强商务会展,航空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指数2021》显示,2020年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总指数及排名中,广州,深圳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而2020年中国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发展总指数及排名中,广州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2020年中国国家级准临空经济区发展总指数及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

大湾区如何发力临空经济

一个机场,多个产业,这是临空经济持续发挥的涟漪效应。

根据《广州市临空经济条例》,广州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制造维修,高端制造,商务会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航空金融,生物医药和总部经济等临空高端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临空新经济,构建以航空运输,物流为基础,以临空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临空经济体系。

综合保税区也是广州临空经济的一大支撑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俊曾介绍,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7月3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是全国少有的包含机场口岸操作区,并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的综合保税区之一

保税区内,不同的分区对应不一样的产业功能保税区中区位于白云机场北端,重点发展临空指向性强,附加值高的保税物流,航空维修,飞机租赁,航空培训,高端商品保税展贸,文化创意等业务,南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电子信息的研发制造,高端商品保税展贸,B2B2C跨境电商等业务

根据《广州临空经济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到2025年,广州临空经济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今后的总额将超过1000亿,空港跨境电商枢纽港商品货值将超过3000亿。

深圳方面,1月4日,深圳机场南货运区货代一号库,一跑道南绕滑工程等4个重点工程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约为12亿元,涵盖了深圳机场货运基础设施保障,飞行区航空器运行及机场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将大力支撑深圳机场客货及智战略的实施综合而言,国际物流,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仍将是深圳临空经济的主要发力点

高远洋介绍,一般而言,临空经济区会吸引三大类产业首先是与机场直接相关的客运与物流产业,航空零件制造,航空维修等产业,第二是航空指向性企业,即比较依赖于航空运输的各种生产原料或产品,比如郑州机场吸引的富士康,还有其他的电子,高端器械,生物制药等等产业,第三是服务业,比如会展,商务商住,高端酒店产业,临空经济区未来可能会成为城市的另一个商务中心,甚至一个旅游购物的中心

罗亮生进一步表示,临空经济对地区的带动作用实际上是临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融合比如港澳主要是基于当地第三产业高度发展,临空经济顺势与此融合,而内地的几个机场其实是第三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并驻,所带动的临空经济产业范围也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打主力的同时,也要记得辅助的重要性在临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用航空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

致力于成为国内外航空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制造业基地,珠海航空产业园正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制造,通用航空及公务机运营与配套服务等产业。

以往我们更重视大的机场,大的航空运输,而忽视了通用航空对于区域的影响通用航空对于未来的城市服务有很大的帮助,包括应急救援,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以及观光等而最近新提出的UAM概念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市为了缓解陆上交通的拥堵,可以用更多的小机场,小飞机,甚至无人飞行器,来帮助相邻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高远洋认为,这些新的交通运输概念未来可能会助力大湾区的临空经济发展,缓解因快递物流引起的城市拥堵

五大机场协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此前,中国民航局印发《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世界级机场群。

要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大湾区各大机场应如何发力。

在多点辐射的模式下能更好地渗透周边地区,临空经济区的渗透效率比单点辐射的机场高就像往河里投石子一样,投一颗石子产生的涟漪,肯定不如投多颗石子的高远洋指出

因此,大湾区机场数量与规模优势,成为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关键因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空港。

除此之外,大湾区内部需要更大程度地实现各大机场的互联互通早在2020年,大湾区就已在此布局,当年签署的《海关总署 中国民用航空局推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战略合作备忘录》确定,海关总署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将共同促进大湾区五大机场间进出境货物,物品自由流动,扩展和完善粤港澳航空口岸功能并探索创新通关模式,便捷粤港澳三地机场间陆空联运

大湾区还将优化大湾区机场群布局,推进空域协同这是去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重点提及的规划内容文件中具体明确,要打造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三角枢纽3个机场为核心,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完善以珠海金湾,惠州平潭等4个机场为重点,面向全国的区域枢纽机场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目前大湾区各大机场的协同效应仍较薄弱,差异化发展是各大机场需要努力的方向。

高远洋指出,大湾区各大机场距离较近,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都会更加紧密,但另一方面,各大机场不但要进行融合,更重要的是差异化发展,以保持机场自身的优势目前粤港澳几大机场还没有对自身有意识地进行差异化定位,我认为这是未来大湾区机场的发展方向之一

罗亮生亦强调,目前大湾区各大机场之间仍以竞争关系为主,特别是围绕空地资源的竞争,这个关系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但也正通过服务标准,联盟运作等等在进行协调基于此,他认为,五大机场的协同应该是一种有竞争的协同,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关系如果是一家独大,或者没有竞争,那么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将十分困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