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服务科技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深度融合

2025-11-21 13:23  阅读量:8079   来源:凤凰财经周刊   会员投稿

为积极响应国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求,破解关键领域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专业化人才短缺的瓶颈,上海交通大学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和人才培养优势,于2021年获批全国“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设立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为促进创新链、金融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交大力量。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陈建科在接受《招办访谈》专访时,深入解读了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的战略使命、独特内涵与创新实践,描绘了MTT项目为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国家科创事业核心力量所构建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服务科技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深度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 陈建科

应国家战略而生,破解增长困局的关键落子

“当传统增长动能减弱,科技创新才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举措。”陈建科主任指出。他援引国家相关报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定位及“新型举国体制推进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强调:技术转移的本质在于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通道,而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正是响应这一国家战略的产物。

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由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的全球化、平台化、开放化的科技金融学院开展培养工作。项目聚焦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先进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能源、汽车等国家发展关键行业及领域的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科技创业者、大中型企业技术高管、科学家合伙人、技术转移服务专家这四类国家科创事业合伙人,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输送更多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科创领袖。

独创“五力模型”锻造复合型科创人才的基石

面对公众对“技术转移”的认知盲区,陈建科主任以AI技术为例阐释:“技术转移不是简单的成果转化,而是为技术寻找产业应用场景的过程。只有找到合适的市场场景,技术才能真正赋能经济发展。”

区别于传统的管理类专业硕士(如MBA、EMBA),MTT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以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管理五大能力为核心的“五力”培养模型,聚焦‘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管理’五大核心能力,目标是培养“懂技术、懂市场、懂金融、懂法律、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在“懂技术”方面,项目强调重在掌握技术分析能力及“翻译”科学语言为商业语言的能力;在“懂市场”方面,核心是与技术力协同,精准定位应用场景。“传统MBA培养的是企业职能管理者,而MTT学员需要掌握技术成熟度分析、概念验证、投早投小等特色能力,这些都是科创生态的刚需技能。”陈建科主任表示。

聚焦“四类合伙人”,精准对接国家科创生态需求

技术转移硕士旨在培养与技术战略规划、科创融资相关,对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具有使命感的学生,成为系统掌握技术转移学科理论,具备技术战略规划能力、掌握科创企业融资知识与能力、拥有前沿技术商业化能力、科技与金融双向融合能力、特定行业研究分析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据陈建科主任的介绍,MTT项目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向国家科创事业的四类核心人群:

第一类是技术转移服务专家,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人员,科技园区、孵化器运营管理者,行业协会专业人才等;第二类是科技创业者,将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推动者;第三类是大中型企业技术高管,包括来自央企、国企、大型科技企业高管,如阿里、腾讯、华为的技术负责人,承担着在企业内部为技术寻找应用场景的重任;第四类是科学家合伙人,针对科学家创业成功率相对较低的现状,项目旨在培养能与科学家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合创始人。“学员通过深度参与项目实践,有机会成为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合伙人。”

践行“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三大特色保障培养实效

MTT项目深度践行“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办学理念,通过整合交大优势学科与产业资源,设置技术战略规划与科创融资两大方向,采用学校教授专家和产业实践专家“双师资”课程授课模式,并综合运用“行业田野调查、创新训练营、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项目”等长实践核心课程,科创生态全面赋能,打造全新的复合型科创领军人才培养体系。陈建科主任着重阐释了支撑这一体系的三大核心特色:

“双师资”授课每门课程均由学术教授与行业领袖联合授课,如“科创领导力”课程由交大井润田教授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共同执教,实现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

长实践核心课程 超过1/3学分为实践学分,涵盖企业田野调查、孵化器训练营及真实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战,并通过“转化大赛”验收成果。

科创生态赋能:搭建包括月度路演、“转化工坊”在内的活跃生态,学员可在真实场景中链接资源,甚至直接与科学家达成创业合作。

推出全日制项目:深化实践参与,助力职业转型

为响应学员深度参与项目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今年全新推出全日制模式,便于学员全身心投入项目实践与生态建设,尤其适合初涉科创者;另外,更大的变化在于招生选拔。陈建科主任解释道:“原管理类联考过度强调数学计算,与科创人才所需的行业洞察力存在偏差。”改革后的自主命题将重点考察技术转移基础与综合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等定性测评,更精准选拔具备产业经验的人才。“工作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企业高管将更适合这种选拔机制。”

对于有意报考MTT项目的学子,陈建科主任建议通过参与项目的“科创训练营”进行深度体验:“三天两晚的沉浸式学习,不仅能系统理解‘五力模型’,优秀学员还可获得工信部认证的技术经理人证书。”他最后呼吁:“科创是未来三十年的最大红利,期待更多人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成为国家科创事业的合伙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md